1小時05分。10萬+。
2月5日傍晚,“掌上張家界”發(fā)布《張家界市3例確診病例已有2例出院》的好消息,引發(fā)了一場急促的“接力”。在這個“利好”的輿論磁場里,緊繃了太久的父老鄉(xiāng)親以一種特有的方式分享歡樂。
半個月前,一場猝不及防的疫情,一場生死攸關的較量,170多萬張家界人,突然之間就走上了戰(zhàn)場。在中央的統(tǒng)一決策部署下,這片曾經盛產英雄的的紅色土地,人們中斷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匯聚起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從燈火通明的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駐地,到24小時值守的重點卡口;從身穿防護服、紙尿褲的一線醫(yī)護人員,到遠在異國“人肉”捎帶口罩的旅行社導游;從挨家挨戶排查重點人群的社區(qū)黨員,到剛剛脫貧卻捐出1萬塊錢“資助國家疫情防控工作”的農戶;從累倒住進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室的鄉(xiāng)鎮(zhèn)干部,到“不給政府添亂”、自我隔離在家“快要長霉”的普通居民……角色不同,分工有異,但,任務相同,目標一致。
這段時間,顯得特別漫長。這種高強度的工作,日復一日,太苦。
因此,當2例確診病例出院、張家界沒有新增確診病例的消息傳出,一直在壓抑中堅守陣地、在煎熬中渴望“自由”的人們,找到了釋壓的通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一些人的神經開始松懈下來,尤其是通過不同的途徑得知,2例出院病人中1人只治療9天,另1人則僅用4天治愈,覺得“形勢易控”“大局已定”,心理自然而然地從之前的“如臨大敵”變得極度樂觀。朋友圈中,個別帖子甚至把這場肆虐了整個中國的疫情戲稱為“加強版感冒”。
有信心,是好事。面對困難,我們是該有碾壓一切的勇氣和自信。但,絕不能掉以輕心!2例確診病例出院、張家界沒有新增確診病例,不過是張家界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中某一個日子的一個亮點,并不代表張家界防控形勢有了根本性的好轉,我們肩上的壓力就可以減輕,嚴防死守、群防群控的力度就可以打個折扣。為防控疫情,我們已經承受了巨大的犧牲,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旅游立市的張家界,所有景區(qū)還處于關閉狀態(tài);工農業(yè)生產幾乎“停擺”;一些流動性強的經營企業(yè),靠借貸支付員工的工資;就在發(fā)布這條消息的當天,就有18位市級領導在一線指導防控……任何松弛懈怠,任何僥幸心理,都有可能將我們之前取得的成果清零,逆轉好不容易創(chuàng)造出來的大局。
疫情沒有邊界。疫情來如風。正如專家分析,疫情拐點還未真正到來,疫情防控,是一場持久戰(zhàn)。當前,張家界不少地方已經開始逐步復工復產,返崗、返工人員增加,機場、汽車站、高鐵站、高速路口等重要部位全面開放,人口的流動性較之春節(jié)假期明顯上升,這對疫情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本地人群流動集聚所帶來的風險,是成倍于單純的輸入的。隨著人流量的增大,防控難度也會相應地成倍數增加。同時,長期高強度、超負荷的一線工作,也會帶來部分干部群眾的疲憊感和麻痹輕敵思想。從這種情勢上來說,我們不僅還遠遠沒到“馬放南山”“放飛自己”的時候,相反,防控的力度更要進一步“加碼”,落實落細。眼下的張家界,防控工作已到了最關鍵時期、最容易“出事”的節(jié)點,每一個張家界人,都應將形勢估計得再嚴重一點,把問題預設得再復雜一點,采取的措施再嚴格一點。
“行百里者半九十”。戰(zhàn)“疫”中的張家界,不能松勁!疫情防控,依然是當前最重要的工作。我們要發(fā)揚連續(xù)作戰(zhàn)的作風,一如既往地緊扣“嚴”“實”“細”,堅決做到“八個毫不松懈”,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嚴防死守、同疫情抗爭,以更加堅定頑強的意志、更加堅決果斷的舉措、更加扎實有效的行動,全力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