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视频91,久久国产厕所拍精品盗摄,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亚洲一级aⅴ在线播放

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新聞

一款理財產品的蹊蹺身世:當事人集體否認

2013-11-14 09:09:12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  閱讀: 張家界日報社微信

       “大資管”時代來臨,市場上的各類理財產品大爆炸,推介材料也是魚龍混雜,有些時候投資者僅通過材料往往難以分清是李逵還是“李鬼”。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日前獲取的一份由華潤深國投信托有限公司(下稱“華潤信托”)募集發(fā)行的《華潤信托·興拓熙金1期債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查詢信托產品)資金信托合同》(下稱“信托合同”)及相關推介材料顯示,興拓熙金1期債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下稱“熙金1號”)擬發(fā)行規(guī)模2億元,中國銀行(2.780.000.00%)認購15000萬元,一般客戶認購5000萬元;這款“華潤信托和中國銀行強強聯手”發(fā)行的產品將主要投資信用評級AA-以上債券以及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

      不過,對于上述認購計劃,本報記者聯系中國銀行總行進行求證,經過多天核查后,中國銀行相關工作人員答復記者稱并未有認購該款產品的安排。而在隨后的采訪中,華潤信托的工作人員告知記者該款產品的發(fā)行渠道和推介由其投資顧問財通基金負責,華潤信托對推介過程并不了解;財通基金相關負責人經過核實,回函告知記者該公司并未與華潤信托合作發(fā)行該產品。

      數個“回合”下來,推介材料所涉及的相關當事方均否認了與產品的關系。更為蹊蹺的是,11月12日致電華潤信托采訪前,其官網上的“熱銷公告”欄中還有該款熙金1號產品的信息,但數個小時后當記者再次打開華潤信托的官網時,熙金1號已悄然“失蹤”。熙金1號究竟由誰設計,又是什么機構負責發(fā)行,認購人中是否有銀行參與?依然是一個謎。

      募資“扯虎皮”

      上海徐匯區(qū)的張先生日前收到一份由第三方理財機構向其推介的“熙金1號”的相關推介材料。材料稱,熙金1號發(fā)行規(guī)模為2億元,預期收益率為10%-15%,信托資金2億主要用于購買交易所債券市場AA-以上級別的債券(票息7.2%~7.5%左右)、固定收益類信托產品(年收益10%~10.5%左右)、銀行固定收益理財產品。

      推介資料還稱信托期限12個月,中國銀行認購15000萬元,一般客戶5000萬元。中國銀行作為優(yōu)先級受益人年化收益5.9%。一般客戶的收益來自兩塊:一是債券和固定收益產品利息;二是中國銀行5.9%固定收益和(債券、固定收益類信托產品)的利息差。據此推算,一般客戶預測年化收益率10%~15%。

      信用增級情況顯示產品為“華潤信托和中國銀行強強聯手”,地方政府和優(yōu)質企業(yè)發(fā)行的債券,新中國成立至今從來沒有發(fā)生過違約,固定收益類信托產品和融資類信托產品也從來沒有過違約記錄。

      張先生看到這款“熙金1號”的推介材料頗為心動。但出于在金融機構從業(yè)的職業(yè)敏感性,他認為如果中國銀行真有參與該產品的認購,則無疑為該產品的安全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隱性背書。不過,中國銀行認購募集規(guī)模的四分之三作為優(yōu)先級,剩余部分向公眾募集作為劣后級,來發(fā)起成立信托產品,這是否符合“8號文”規(guī)定?張先生存有疑惑。

      對此,記者查詢了中國銀行網站在售及今年以來發(fā)行的理財產品目錄,但并未發(fā)現上述這款理財產品的信息。中國銀行對其發(fā)售理財產品的投資方向皆有明確的闡述,而其合作的金融機構名單中,也未出現華潤信托的身影。

      記者就上述問題致電中國銀行總行辦公室品牌管理團隊的相關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在接到記者的采訪函后先在總行公司部、金融市場部排查,并陸續(xù)向個金部以及各分行排查。兩個工作日后,該工作人員答復記者稱“中行并未認購過該產品”。

      華潤信托“踢皮球”

      11月12日,記者就上述推介材料聯系華潤信托方面了解“熙金1號”投向及募資等事宜,并咨詢該公司相關工作人員為何會出現“中國銀行方面否認認購該產品的情況”。

      華潤信托相關工作人員起初表示,上述募集項目目前尚未成立,所以中國銀行是否認購尚沒有辦法確認。但當記者問及上述推介材料所稱的“中國銀行認購15000萬元”時,該工作人員稱,不知道該項目最終會不會成立,所以無法核實中國銀行是否會認購。

      之后,華潤信托負責該款產品的信托經理向記者補充道,“該產品是一只結構化債券產品,現在各大銀行都有在做,當初是投資顧問去找的優(yōu)先級資金。”他表示,優(yōu)先級資金和次級資金現在是同時募集,同時到賬后信托才能成立,如不能到賬則發(fā)行失敗。而當記者告知對方,記者獲取的向次級投資者募集的材料顯示為“優(yōu)先級資金已落實下來為中國銀行”時,該信托經理稱,“尚不清楚,一切由投資顧問也就是財通基金負責操作,華潤信托方面出具的只有資金信托合同,而相關的推介材料則是由投資顧問或者投資顧問聘請的發(fā)行機構出具,與華潤信托無關”。該信托經理還表示,該產品不通過華潤信托銷售,“推介由投資顧問方面負責”。

      上述推介材料顯示,該產品1年到期后的分配順序如下:優(yōu)先分配中國銀行的本金和年化5.9%的收益,剩余部分全部歸次級委托人所有,次級委托人年化收益超過10%的部分管理團隊提取50%作為投資顧問費用。

      記者查閱由華潤信托出具的信托合同,第十二條款顯示:“其他風險中第七條稱財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為投資顧問,為本信托計劃提供投資顧問服務。該合同稱該信托計劃的推介期為2013年10月30日至2013年11月28日。”

      而在記者致電華潤信托采訪前,其官網上的“熱銷公告”欄中還有“熙金1號”的信息,但幾個小時后記者再次打開華潤信托的官網,卻再也找不到該產品的“蹤跡”。但通過百度搜索這款產品,用益信托網、耶魯財富等在線理財網站都顯示該產品處于“在售”狀態(tài),其中耶魯財富和金斧子的頁面稱“中國銀行認購15000萬元”,與記者獲取的推介資料內容一致。

      財通基金否認

      作為信托合同所稱的“投資顧問”,財通基金究竟是否“搞定”了15000萬元的優(yōu)先級認購資金呢?

      11月12日當天記者致電財通基金相關負責人,咨詢上述產品的情況。財通基金相關負責人告知記者稱,財通基金在今年6~7月份左右與華潤信托洽談過一個類似的產品,但后續(xù)因一些原因沒有落實。其在郵件中明確回復記者,“該產品(熙金1號)并不存在,我司至今未與華潤信托發(fā)行過此產品。我司提醒投資人在購買產品時謹慎閱讀產品合同以及產品說明書,充分了解產品投資屬性以及投資顧問等信息。”

      經過與中國銀行、華潤信托以及財通基金等相關“當事人”的反復核實,記者耗費近一周的時間調查卻仍未能搞清楚這款各大第三方理財網站及機構扎堆推介的“熙金1號”究竟應該由誰來負責。對此,作為次級潛在投資人的張先生也頗感“失望”。

      張先生有金融從業(yè)經驗,具備一定的風險防范意識,這次雖然未能最終辨明李逵還是“李鬼”,但不至于無辜上當。然而,當前市場上各類理財產品多如牛毛,普通投資者又如何鑒別產品的“真”與“假”,風險又該如何防范?


    返回欄目[責任編輯:張家界新聞網]

舉報此信息
進入張家界新聞網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