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峒,是立在我心葉上的風景。
我常在夢境中踏入翠翠的家鄉(xiāng)茶峒,是沈從文給予翠翠詩一樣的家鄉(xiāng),百余年了,邊城茶峒依舊存活在世人的心里。就著茶峒的一城煙雨,再次重讀《邊城》,隱隱約約,我聽見翠翠,翠翠的爺爺,攤送大佬二佬從歷史的深處走來……那人、那舟、那犬,讓我心靈貼得很近,且長且遠,且淚且痛。翠翠站立在茶洞的渡口,一直在等,等一城風雨,那用淚凝成的風雨……
我在《邊城》的頁碼中,捜尋翠翠,搜尋那個了然遠去的翠翠,只有風聲、雨聲、怨聲……踏歌而來,尋夢而去,攀著心緒繁茂的藤蔓,聽見號的嘯聲在窄窄的邊城茶峒回蕩。翠翠,我是尋夢而來的喲。我順著邊城,讀水的溫柔,小船的滄桑,讀翠翠爺爺那慈愛的面容,還有那望眼欲穿的翠翠……我靠在翠翠石雕旁,陪她看邊城的山與水,男人與女人,我在鼓點的肆意奔放中,任堆疊的浪潮拍擊心的堤岸,欣賞人們的壯實與纖細,歡悅與笑靨,恬靜與溫馨,淳樸和厚道,柔情與豪爽。我嚼著邊城茶峒,和沈從文一道感受生命的虔誠,趟過女人膜拜神靈的洗禮,體味母子般的親切和人性的濃愛。
等一城風雨,等翠翠一生中沒有完美結局的愛情,把夢灑進白河,灑進渡口的角角落落,望斷秋水而不悔。我借用沈從文的靈感寫一組茶峒的詩,畫幾組古城的畫,靠著時空的柱子遐想。小橋、流水、人家從歷史深邃的目光中平平仄仄蕩漾開來,飄逸出沉寂清疏的時空之美和一絲稍縱即逝的蒼涼之美,讓我徹悟一種生命的極致。我順著炊煙的方向,在詩中走,畫中游,隔著時空,欣賞邊城神秘的面紗和邊城的遺風遺韻。我在水邊踢踏,宣泄著激情,那瓣瓣淚痕和情結隨夢而來,踏歌而去。古城茶峒啊,你讓我千千情結萬般思緒何時休?
覓尋一抹風塵,在《邊城》中,在邊城里,那影影綽綽的風情不會因時光的流逝而遠去。我挽住時光的纜繩,把昨天和今天,存在和失去,虛擬和現實對接在一起,翠翠,依舊是那個純情的少女。隔著時空,我仿佛聽見翠翠那甜甜的聲音:“我就是十五年前的那個翠翠!”聽得我心緒繁亂,那遠逝的故事在《邊城》里出出進進。此時此刻,我感受到古城的脈動,我一棹一棹地打撈浸濡在水中的遠山黛色,城廓樓影,我一團一團地將它捏揉成影集,虛擬成翠翠圓滿的愛情,可是,水終究是流動的,它無法履行自己的承諾,心一漾便成了碎片,在漣漪中忽遠忽近。
在茶峒,就讓我等一城的煙雨,聆聽古城的足音,在沈從文那鮮活雋永的文字中,把我對翠翠的祝福連同我的靈魂串成不歇的風鈴,如大紅燈籠般系在水邊高挑的翹檐上,回望,再回望,翻開行囊中捂得滾燙的《邊城》,在字里行間為翠翠也為自己濃縮成一聲珍重,一聲再見。
我佇立在河的對岸,與古城茶峒站成距離,在等一場煙雨,就這樣等下去,直到翠翠從守望中圓滿愛情,將千古絕唱的不朽愛情化成一縷炊煙彌漫在天地之間。
再見,茶峒。珍重,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