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4月12日訊(記者 劉勇)今天,漢壽縣坡頭鎮(zhèn)竹山村村民劉其太來到縣城,領取了該縣一份編號為“00001”的農村集體產權交易鑒證書。據(jù)悉,這是全省公開可查的由農村集體產權交易平臺發(fā)出的第一份“紅皮、印章”鑒證書。
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竹山村清理出一處集體資產——7塊連片合計40畝的水塘,并掛牌到縣農村集體產權交易中心,尋求以公開競價方式交易其經營權。最終,劉其太以每年每畝300元的價格,獲得這40畝水塘5年的經營權。
在辦好相關手續(xù)并付清6萬元“租金”之后,劉其太拿到了農村集體產權交易鑒證書。他說:“有了這個‘紅本本’,我就可以放心加大投入。今年我打算把水塘堤岸修扎實一些,裝配專用設備,28畝養(yǎng)殖魚蝦,12畝養(yǎng)殖藥用水蛭?!?/p>
通過衛(wèi)星實時地圖,記者看到,這7塊水塘呈長條形分布在一條內河一側。“紅本本”上,則清晰標明了這40畝水塘的東西南北“四至”,以及“租期”到2024年12月31日為止等信息。
竹山村委會秘書李伯富介紹:“改革以前,這7塊水塘由7個村民分別承包經營,合同一年一簽,租金每年每畝200元上下。經營戶不敢在基礎設施上多投入,村集體的資產收益也不穩(wěn)定。現(xiàn)在通過掛牌競價成交,公開、公平,村集體也增加了收入,大家都高興?!?/p>
據(jù)悉,從2019年12月16日開業(yè)以來,漢壽縣農村集體產權交易中心共掛牌交易127筆農村集體資產(以水塘為主)的經營權,至今共成交83筆,成交面積1340多畝,成交金額123萬余元。
省農業(yè)農村廳政策與改革處相關負責人表示,農村集體產權交易鑒證書將之前的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管理”升級為“權證管理”,具有更強的法律效力,是對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一種完善。今后各地農民個人的土地經營權流轉也可在掛牌交易后發(fā)放鑒證書。
漢壽縣農村集體產權交易中心總經理陳虹屹告訴劉其太,這份鑒證書不僅能讓他吃下安心經營的“定心丸”,還能充當?shù)盅何飵椭姐y行按相關比例貸款3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