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柳等89名地鐵司機正在接受培訓。
長沙地鐵2號線開通后,將有1600多名地鐵工作人員在地鐵線上為市民服務,包括地鐵司機、站務員、信號工、檢修工等幾十個工種。目前,長沙首批地鐵司機、信號工、檢修工總計160多人現已從廣州學成歸來,正在地鐵2號線體育公園站工地里,進行為期4個月的內部培訓。
4月8日下午,在工地的活動板房內,記者見到了他們。并請他們就各自的工種介紹乘客在乘坐地鐵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地鐵司機
【新司機】
遇紅燈會立馬停步
“信號燈是絕對命令”
4月7日晚6點,長沙地鐵原體育公園站項目部,不久后將上崗的2號線地鐵女司機李柳正在打掃衛(wèi)生。這個臨時的“地鐵司機培訓學校”本是下午5點半下課,很多同學都已經離校,揮著掃帚忙活的她有點“形單影只”。
“上次你們報道后,我成為‘紅人’了,親戚朋友都打電話來。”李柳說,現在自己得低調點了。
地鐵2號線不久就要試運行了。包括李柳在內的首批地鐵司機一行89人從廣州學成回來后,正在進行為期4個月的新一輪內部培訓。
“每天都要上課,有時候是工程師來講課,有時候是自己做課件與同學交流。”李柳說,“準司機們”鉚足了勁搞學習,為地鐵的正式運行做準備。
將衛(wèi)生清掃完,李柳拾掇了下,便準備乘坐121路公交車回自己的出租屋,記者與她同行。因修地鐵站,“學校”前的勞動路被截斷,來往的車輛很少。當路口的紅燈亮起時,很多下班回家的市民,頂著紅燈穿過斑馬線。
李柳不一樣,每遇到一個紅燈,她會立馬停步,雖然路上一臺車都沒有。“在駕駛地鐵時,必須嚴格按照信號燈的指示來。”在李柳的潛意識里,交通信號燈已是“絕對命令”,必須嚴格遵守。
“在地鐵的駕駛中,沉著冷靜很重要。遇到緊急情況,怎么才能避免險情,或者處理險情,需要極其冷靜的頭腦。”李柳說,目前接受的內部培訓中,很多都是實際操作與應急處理。
相比男司機,女司機的速度感相對較差,這就需要女司機們在學習與訓練時,付出更多的努力與艱辛。但對于李柳等4名女孩子的學習,長沙地鐵電客車隊隊長李銘表示,她們的心理素質、執(zhí)行力、流程操作等一點都不遜于男司機。
車輛部件的檢查,運行中儀表的變化,這都需要司機的細心。李柳認為,心思細膩是女司機的優(yōu)勢,她有信心做得和男司機一樣好,甚至更好。
【老司機】
地鐵應急“千種變”
責任感最能“壓驚慌”
長沙地鐵時代將啟幕,“資深司機”李賢(化名)一直在準備,想回到家鄉(xiāng)來開地鐵。這個婁底伢子,2009年從株洲鐵道職業(yè)學院進入廣州地鐵,是廣州地鐵3號線的一名司機。
“好幾本書,全部都要背下來,很嚴格。”回憶自己的成長之路,李賢說,這活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第一次親自駕駛地鐵,他緊張得不行,渾身冒汗,“緊張的時候,手里的操作沒進行完,卻老想著下一個操作,這樣最容易出錯。”到現在,每天從容地駕著地鐵為廣州市民服務的他,心里已經有了經驗,想要有條不紊駕駛地鐵,放松心情是必須的。在李賢3年的駕齡中,發(fā)生過多起緊急事件,他說,應急有“千種變”,司機的責任感最能壓住“驚慌”。
緊急情況到底怎樣處理?李賢說主要還是發(fā)生在“門”身上。
★緊急情況一
關門時機不當導致乘客被夾
廣州地鐵3號線,算得上是廣州客流量最多的一條地鐵線路,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乘客擠不上車是常有的事情。
擁擠的人流中,夾到乘客的衣服、鞋包或者頭發(fā),是很嚴重的。“這次你夾的是物品,下次夾到乘客怎么辦?”李賢說,這種情況會被定性為“險性事故”,輕則扣工資,重則記過。
開始時李賢也很慌張,現在他已經適應了每天必出現的情形。“首先是廣播通知乘客,可以選擇下一趟車;其次是請站務人員幫忙,在屏蔽門前進行疏導。”
★緊急情況二
乘客“沖門”導致臨時停車
地鐵運行后經常在行車過程中發(fā)生臨時停車事件,其中部分車輛發(fā)生夾人就是原因之一,而這大都又是因乘客“沖門”而引發(fā)的。
李賢說,這種“驚魂”事件不但會讓乘客受傷,也會多次重開車門耽誤時間,最嚴重的是因多次重開車門會引起車門故障需解鎖處理,這時就會造成臨時停車。所以希望市民不要為趕一時之快而造成關門時的危險。
★緊急情況三
乘客上車后靠著車門
屏蔽門和車門安全關上了,也還是會發(fā)生險情,例如乘客按緊急按鈕扒開車門。李賢就遭遇過一次。
“車輛正好發(fā)車了,卻突然被緊急制動。”李賢從視頻中看到,一個男子扒開了車廂中的一道車門。
為什么開門?對方稱,自己坐過了站。“我確認了軌道上沒有乘客,再尋找好目擊證人,然后重新啟動車輛。”在這個過程中,他已經聯(lián)系好下一站的站務人員,前來處理這名冒失的乘客。李賢強調,確認軌道上沒有乘客,尋找目擊證人,這是處理這種事故的必須環(huán)節(jié)。
李賢說,乘客候車時禁止倚靠屏蔽門,車門開啟、關閉時,不得觸摸車門和屏蔽門。“但早晚上下班高峰期,乘客會很多,車廂內會相當擁擠,一些女性乘客為了避免與其他人有更多的身體接觸,在這種情況下都會選擇靠在車門附近,這也極易引發(fā)列車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