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视频91,久久国产厕所拍精品盗摄,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亚洲一级aⅴ在线播放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頻道 > 區(qū)縣新聞 > 武陵源

武陵源:信息化裝備護翼教育“城鄉(xiāng)一體化”均衡發(fā)展

2015-04-29 10:37:46  來源:張家界新聞網  作者:屈澤清   閱讀: 張家界日報社微信

    張家界新聞網4月29日訊 (通訊員 屈澤清) 為全面提升全市教育信息化水平,促進教育公平、均衡、優(yōu)質發(fā)展,張家界市結合實際制定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計劃提出,到2015年,全面完成《張家界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5年)》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標任務。在2015年前全市中心完小以上學校將全部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和“優(yōu)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

    在張家界市武陵源區(qū)教育信息化率先發(fā)展。自2012年啟動信息化建設進程以來,該區(qū)大力推進中小學教育信息化“三通兩平臺”建設。先后投資1900萬元為全區(qū)7所中小學校接通電信光纖,在全市率先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多媒體教學班班通”和“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并于2013年順利通過“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區(qū)”驗收,城鄉(xiāng)學校同步跨入學校管理網絡化、日常辦公自動化、教育資源數字化、課堂教學多媒體化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時代,為武陵源教育“城鄉(xiāng)一體化”均衡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班班通”覆蓋城鄉(xiāng)學校

    武陵源區(qū)天子山中心學校坐落在美麗的天子山腳下。這所始建于1951年的鄉(xiāng)村小學現有6個班級183名學生。2001年學校建立起了一個多媒體教室,年輕老師為提升教學效果,常在家里制好教學課件,可拿到學校才發(fā)現,等著用多媒體教室的班級已排起隊,只能按順序輪流,這樣一來,教學進程常常被打亂。“那時候做夢都沒想到,‘班班通’會成為現實!”老師們坦言。

    2012年,武陵源區(qū)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的第一年。暑假期間,該區(qū)斥資293萬為全區(qū)農村中小學配置“班班通”系統(tǒng)。2013年,武陵源區(qū)再次投入200多萬,為城區(qū)軍地小學所有班級配備 “班班通”,至此全區(qū)153個教學班級實現“班班通”全覆蓋。那些住在偏遠山區(qū)的孩子第一次摸到鍵盤,上起了神奇的信息技術課,信息技術教學徹底告別“紙上談兵”。從此,在大山深處的孩子們印象中,電腦不單單是一臺顯示器,輕點鼠標,那個“窗口”可以帶來豐富多彩的山外信息。

    天子山中心學校是武陵源區(qū)第一所配備“班班通”的農村學校,6個班級全部配備“班班通”?!鞍喟嗤ā庇|控一體機采用高清LCD、LED液晶面板,紅外及光學觸控技術,通過內嵌IGRS標準技術,配套交互性電子白板軟件,從而實現多媒體教學在設備實用性、教學互動性、健康環(huán)保的教學環(huán)境等各方面的智能化要求?,F代科技走進了農村學校的課堂。原本很吃香的多媒體教室已無人問津,大多被改建為物理科學實驗室。

    “信息化帶來的變化很大。”學校負責人熊朝信說,現在無論是音樂課,還是美術課,老師們都習慣借助“班班通”設備來教學,因為這樣可以“讓課堂教學更精彩”。此前上音樂課,老師只能通過錄音機播放磁帶,而且需要經常倒帶,既費力又耗時。有了“班班通”后,老師只要輕觸顯示屏便可將音樂倒回到想要的位置。繪畫課上,老師再也不需要為如何形象地描述一個物品而煩惱,想畫一個任何你想要的物品,只需要輕輕點擊鼠標,一個個形象、逼真的物品就出現在屏幕上。由于圖片、音視頻穿插在教學的過程中,課堂內容豐富了許多,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也提高了不少。

    電腦藏在講臺里,屏幕掛在黑板旁,“班班通”系統(tǒng)看上去并不復雜,但有了它之后,給課堂帶來的改變可是煥然一新?!斑^去上課,全靠老師用嘴巴說,在黑板上寫,太單調了,聽著聽著就容易犯困?!碧熳由街行膶W校六年級學生黎杰說,現在上課,老師大多先做好幻燈片,配上圖片、色彩,還有聲音和動畫,像看電影一樣。有時下課鈴都響一陣了,大家還覺得意猶未盡,不想離開教室。

    山里娃觸網名師面對面

    語文課上,帶學生朗誦完課文、識了生字之后,老師打開電腦。屏幕上播出了課文所描寫的場景:青山綠水,鮮花爛漫,鶯飛蝶舞,鳥叫蟲鳴……看著這般情景,同學們逐漸入了迷,仿佛真的走進了五彩斑斕的春天里。這樣的場景經常出現在武陵源區(qū)城鄉(xiāng)中小學課堂上,“班班通”讓原本枯燥無味的課堂變得異彩紛呈。

    “沒配電腦前,也許還有借口。但現在政府下這么大力氣,為山區(qū)的孩子創(chuàng)造了接觸信息化的條件,我們老師沒有理由不努力盡好自身職責?!碧熳由街行膶W校信息技術教師鄭雅醴說,面對這群幾乎從未接觸過網絡的孩子們,自感“壓力很大”。她2014年下學期考取學校的信息技術特崗教師后擔任3-6年級的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前一任信息技術教師改任英語教學崗位。

    在她看來,作為學校唯一的信息技術老師,有責任做好山里孩子的信息化啟蒙,所以一有時間,她就鉆進電腦室“鉆研”?!半娔X不僅讓山區(qū)學生有了接觸網絡、了解世界的機會,同時也給我們老師很大的幫助,我們可以上網查閱資料,讓課堂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在武陵源區(qū)城鄉(xiāng)學校,老師們都認為信息化進程完全改變自己對教學的看法,電腦對于學生和教師們來說都意義非凡。鄭雅醴和其他學校的信息技術老師在電腦室的鉆研,除了準備學生的信息技術課資料,還要負責幫助老師們利用網絡搜集整理教學資源。

    “我覺得電腦真有意思?!碧熳由街行膶W校的屈修合同學自三年級在信息技術課上接觸到計算機后,就對這個方方正正的東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點擊鼠標打開瀏覽器關注全世界的信息,敲擊鍵盤寫一篇日記,或者給同桌的小伙伴寫一封電子郵件,或者在網上查找老師布置作業(yè)的答案……屈修合說,每個星期的信息技術課是小伙伴們最喜歡的課,也是最快樂的時光。

    在武陵源二中五年級學生彭亞樓看來,小小電腦的作用更大。五年級數學下冊里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雖在算理上與整數小數有一定聯(lián)系,但計算法則上與整數、小數有所區(qū)別。數學基礎并不是特別好的他在課堂上聽得不是很明白。“你們有什么疑問需要解答的,也可以找電腦幫忙哦?!毙畔⒓夹g課老師張文波老師的一句話提醒了他。他打開網絡瀏覽器,輸入“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頁面馬上顯示了很多相關內容,他打開一個視頻,正是一位老師在給學生講解這部分內容。聽著那位老師的講解,他覺自己就坐在現場,視頻播放完了,自己也徹底搞懂了這個知識點。后來,一遇到沒搞懂的難題,他就用本子記下來,等到上信息技術課的時候一并“攻克”?!拔以僖膊慌聦W數學啦。”彭亞樓說,因為有電腦的幫助,自己也越來越喜歡數學課了。

    全員培訓注重素養(yǎng)提升

    新技術帶來了便捷,也向老師們提出更高要求?!鞍喟嗤ā迸鋫渲?,老師們大都不會用。為掌握使用方法,武陵源區(qū)教育局通過“立標”、“定標”、“達標”的方式,加強教師對“班班通”教學設備的運用培訓。區(qū)教育局派專職人員下到全區(qū)各中小學?,F場督促指導,努力解決教師在教學設備應用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助推教師熟練正確運用“班班通”設備及軟件。并為每一所學校免費培訓一名信息技術教師。

    天子山中心學校的劉雙銀老師年過50,不熟悉電腦操作,就向年輕老師請教,在邊學邊教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現在她可是使用“班班通”的高手,還能自己制作簡單的課件。像劉老師這樣年過5旬的教師大都會使用“班班通”上課。

    2014年下學期新學期開學伊始,武陵源區(qū)軍地小學的王穎老師迎來了異常忙碌的一段時間。教育局新裝備一套教育信息化平臺,包含電子政務系統(tǒng)、電子圖書管理系統(tǒng)、網絡電子備課系統(tǒng)、視頻會議系統(tǒng)等六大平臺。老師們都不太會使用,作為信息技術管理員,王穎老師忙著組織校內教師培訓,幫助老師們盡快熟悉使用新系統(tǒng),同時,隨時接受老師們的咨詢,為大家指點其中的門道。

    全區(qū)信息化推進到軍地小學時,王老師通過參加骨干教師應用培訓、網絡信息安全管理員培訓等活動,她變成了學校的“信息化專家”,擔當起了信息技術管理員。每次參加完市區(qū)里組織的培訓回到學校后,她都要組織全校老師開展“二次培訓”。如今,學校的專任教師100%能操作“班班通”。

    “建好是基礎,用好是關鍵。我區(qū)信息化建設重環(huán)境建設更重素養(yǎng)提升,要讓教師們不僅‘會用’,而且還要‘用好’?!眳^(qū)教育局副局長孫澤遠介紹,在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同時,區(qū)教育局積極謀劃應用能力建設工作,成立教育技術能力建設領導小組,統(tǒng)籌信息化軟環(huán)境建設。包括開展教師信息化素養(yǎng)全員培訓工作,開展教育信息化領導力、應用能力專題培訓,開展一系列強化信息化設備應用的課程評比、資源評選等活動,提高教師應用水平。

    通過近幾年的教育信息化應用和發(fā)展,學科覆蓋率達到100%,教師上傳資源達到100%,課堂使用率達到80%,教師空間開通率達到80%以上,武陵源在區(qū)教育信息化道路上越走越寬。



    返回欄目[責任編輯:張家界新聞網]

舉報此信息
進入張家界新聞網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