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各地創(chuàng)建全國、全省文明城市啟動儀式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我所在的小城也不例外。
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市民的現代文明意識,形成文明的言行舉止,培育文明和諧的人際關系和社會環(huán)境,促進城市建設和管理科學化水平的提高,不斷提升市民生活質量。
政治、經濟、文化是影響城市文明的重要因素。在人文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市民素質雖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卻是城市永遠的競爭力。高素質是一個能夠贏得人氣、給自己加分的要素。一個人如此,一群人如此,一座城市亦如此。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看不見的和諧比看得見的和諧更美。”市民是城市建設的主體,市民素質是城市的靈魂。城市的文明程度,歸根結底取決于市民的文明素質。城市間的競爭,表面上是經濟實力和科學技術的競爭,實際上卻是人的素質和人的文明程度的競爭。一個城市的文明與魅力,不僅表現在城市規(guī)模和建筑風格上,更體現在這個城市所折射出的精神特質中。市民作為城市的主體,是城市發(fā)展與文明進步的能動力量,提高市民的公共意識、公共道德水準,不僅體現著城市的精神氣質和外在形象,更是城市軟硬環(huán)境協(xié)調并進、和諧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就我們身邊市民的素質而言,還有諸多不良習慣有待改進。例如貪走近道踩踏草坪,在公共場合抽煙、吐痰、扔紙屑、果皮等。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是一項“民心工程”,這不僅是政府某個職能部門的事,也是每個市民責無旁貸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的根本任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具有較高素質的文明市民。文明城市的建設,離不開市民的積極參與和共同努力,人人都講文明,整個城市才會文明。
做文明市民,說到底是實現人的自我發(fā)展,因而,市民應當有對自身行為的內省和對自我素質的追求,主動改變一些陋習,讓自己變得更有尊嚴、更有涵養(yǎng)、更有禮數,讓生活變得更有品質,只有這樣,我們生活的城市才會成為一座文明誠信的城市、一座美如畫卷的城市、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陸娉婷 宋江坤)